乔布斯曾说,
手机最佳尺寸为3.5寸,
关于这一说法迟迟没有定论,
屏幕尺寸就在争议中日益增大。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切近的当地诠释了个体独立性,
最佳尺寸这概念因人而异,
手机如此,汽车亦然。
受普遍审美“大即是美”的影响,
教授对各种大器物爱不释手。
不自觉钟情6.0英寸手机,
同样着迷全尺寸SUV。
那么,
问题来了。
全尺寸SUV又名大型SUV,
块头最大的SUV类别。
要想加入这个行列,
得满足以下条件:
全尺寸SUV设计以宽敞为主要诉求,
成本、造型、油耗等都可作出妥协。
非但在车身尺寸、气场上傲视群雄,
在动力、配置等方面同样成为表率。
20世纪80年代,
美国家用车市场由皮卡作主导,
SUV仍处于萌芽阶段,
亟需车企站出来打破局面。
克莱斯勒集团的切诺基,
作为第一代SUV产品,
被各大车企置若罔闻,
但上市第一年便取得空前成功。
1990年福特欲复制成功,
推出的探险者备受追捧,
在未来25年里成为家族最畅销车型,
全尺寸SUV正式走进美帝人民的生活。
作为公路片的发源地,
美国地域辽阔、广阔无垠,
无需过虑停车方便与否等问题,
为此,设计师都随性地将车造大。
那时的美系发动机不过分追求技术,
直接通过提升排量以获取动力,
这与美国油价便宜不无关系,
无需过虑燃油经济性。
加之,
美国对限速规定严格,
因此美式车对功率要求不高。
由于该种特殊的市场需求,
致使全尺寸SUV的全球车型并不多见,
抛开平台衍生的车型,
典型的代表有以下几款:
奔驰GLS、丰田红杉、林肯领航员、
凯迪拉克凯雷德和英菲尼迪QX80。
发展至今,
全尺寸SUV的概念变得模糊,
不再壁垒分明、浊泾清渭,
不少产品自诩为全尺寸SUV。
亮点:日本广岛工厂生产;创驰蓝天2.5T直喷发动机;7座布局;梨花木和Nappa真皮内饰;缸盖集成式排气歧管,带外置水冷EGR。
点评:涡轮引擎、主打空间,这次的马自达很不“马自达”,这或许得归咎于国内推行的二胎政策、排量税政策,正式告别现款的3.7L 自吸引擎。创驰蓝天技术和废气涡轮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拭目以待。
亮点:国产身份、动力单元丰富,有2.0T高、低功率和2.5T三套方案可选;价格亲民,降低全尺寸SUV门槛。
点评:途昂或许是目前在道上最易见的“路霸”,亲民的售价让不少向往全尺寸SUV的持币待购者离梦想更进一步。直击崇尚“大即是美”的国人的消费命门,这款在MQB平台捏造的巨型产物,注定会成功。
亮点:自主身份;全尺寸SUV“小排量”化;有手动版本可选;外观洋气、原创度高。
点评:继哈弗H9、长安CS95后又一款自主中大型SUV,超5米的长度、轴距接近3米以及非承载式车身结构让D90有资格进入全尺寸SUV范畴。大通作为颇具英国传奇色彩的商用车品牌,选择以国人喜闻乐见的大SUV打开国内市场缺口,D90有望于今年8月上市。
亮点:为顾及燃油经济性,通用集团为其配备闭缸技术。搭载的Teen Driver系统有助于年轻驾驶者培养正确驾驶习惯,让父母远程了解车速、行驶距离等信息。
点评:电影中使用率最高的全尺寸SUV非SUBURBAN莫属,车上下来一个个佩戴墨镜、气势汹汹的“黑又硬”,其空间利用率可见一斑,配置奢华、气场官派,难怪被FBI、CIA等组织选作外勤标准座驾。年代久远、根红苗正的SURBURBAN对于金领结品牌有着划时代意义。
不难发现,
厂商们愿意在旗下全尺寸SUV
搭载看家本领、最新的技术成果,
更像是车企向外界彰显硬实力的手段。
全尺寸SUV更多以概念车身份
展现于世人面前,
毕竟不是每个车企都有闲钱
去打造不走量的高成本产品。
Put it in a nutshell,
要教育、引导消费者观念需太多时间,
倒不如快速调研出消费者想要啥、就造啥,
国外璀璨的汽车文化注定难在天朝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