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跟宝马M Power还真有一段渊(chou)源(hen)。
刚入行那会儿,我参加的第一个极限驾驶课程,就是M Power的驾控体验日。在这里几乎可以试驾到所有M power的在售车型,还有我最喜欢的漂移项目,对于每个汽车小编都属梦寐以求的活动。虽然我年龄不大,但作为一个5岁便坐在父亲大腿上学会倒车入库,且有赛车经验的试车编辑,公司安排我去参加也是非常合理嘛~
结果,这个难得的机会却被我浪费了。上一年的活动现场,宝马以“您的驾龄不够两年”把我拦在了M4的车门前。无奈的我,只能蹲在角落看着其他同行在小型赛道上肆意飞驰,每一次轮胎发出的嘶叫声都仿佛是对我无情的嘲笑。我发誓,终有一天我会挽回这份丢失的颜面。所以今年我踊跃报名,勇敢地再次踏上M day 的征途。
对于性能部门,我着实是个M Power粉,相比起AMG的狂暴、蛮不讲理,M Power相对来说更加均衡。你肯定会说“当然啦,宝马天生底子好嘛!”然而可能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虽然外表上M Power只是比普通版本凶狠一点,性能强大一点。某些朋友还笑称刷个ECU、买套M包围也差不到哪去。事实上,以3系和M3为例,车身上有80%的零部件都并不相同。可以说除了样子像以外,是两台完全不一样的车。
M Power的技术下放就像金字塔一样。从最低的M套件,只是在外观上显得更加运动,实际对于空气动力学也没有多大提升,这也是最畅销的“淘宝包围”做法。再往上走,M Performance除了在外观套件上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对车身的散热有提升以外,M Performance的车型都是由M Power进行调教的,针对变速箱、发动机、悬挂系统都有相应提升。一个形象的说法“M Power是专业运动员,M Performance就是业余运动员穿上专业的装备”。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着
造化弄人,俗话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着”。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我再一次被M Power拒之门外,理由是“虽然驾龄够了,但您的实际年龄未满23周岁,所以依然不能试驾”。不知你能否体会,得知这个消息时我的心情......
不过这点小挫折可难不倒我们,虽然很无奈,但视频还是要出,只能由本是视频摄像的阿汤哥临时顶上,而我,只能当起了摄像!!!不过我还是太天真了,原来一行三人早就知道这个消息,只有我一个被蒙在鼓里。越说越来气,文章我也不想写了!谁开过就由谁说试驾感受吧,有请阿汤哥。
今天的试驾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公路的X5 M驾驶体验,在这个环节中能够体验出X5 M的行驶质感和加速性能。
X5 M:就运动型SUV来说,很难拒绝一辆X5M,虎实的外形、出色的操控、敏捷的动力响应,还有时刻挑动你神经的“啪啪”回火声。唯一要吐槽的就是座椅包裹性太好,以至于每次打方向的时候都会搁到手臂。
第二个:原本是我最自信的漂移环节,为此我可是专门苦练过一番。这个环节可以驾驶M2围绕圆形桩筒阵进行漂移,上一年我印象中只有一个人成功漂出完整的“甜甜圈”。
M2漂移:虽然首次尝试漂移失败,但积累了一个宝贵的经验:除了掌握好反打方向的时机外,眼睛必须直视你想让车行进的方向,因为你的眼睛看向哪你的车头就一定会去哪。
第三个:所谓的“金卡纳”赛道,体验M3、M4的动态操控性能。
M3、M4:M Power的驾驶乐趣毋庸置疑,给我很强的驾驶信心,短短三圈的竞速体验远远不够,但也让我充分体会到了宝马M的精髓。
所以说,虽然M Power的马力很大、操控很好,但还是要建立在一个能hold得住这匹“汗血宝马”的驾驶者身上。我不得不承认,车比人凶!我还是回去好好练车技吧。
45年来,BMW对于动感、时尚和驾驶乐趣的追求从未止步,而M恰恰代表着激情、创新、运动与极致驾驶体验。虽不情愿,但也没办法。下一年,下一年我会再来参加,彼时我已是M3车主的身份!哈哈哈哈(仰天长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