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三国鼎立,今有BBA称雄豪华汽车市场。当下较为主流的区分一、二、三线等豪华汽车品牌的主要依据是品牌旗下车型的销量。BBA因销量远超其他豪华品牌,因此被归入一线之列;屈尊于二、三线的豪华品牌无不想突破销量桎梏,跻身BBAX之流。
如何突破销量桎梏?雷克萨斯给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错位竞争的方式巧妙避免与BBA正面交锋,从而夺取BBA潜在用户。这手段在起售价下探到30万以内的ES这款中大型豪车上得以体现。
眼看老乡在华混得风生水起,鲜有人问津的讴歌按捺不已,遂将TLX国产加长。国产加长后的TLX-L来势汹汹,因尺寸、部分价格区间与ES相似,其难免会动及ES的奶酪,两者孰强孰弱,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具体车型看价格篇)
外观篇
TLX-L
钻石五边形进气格栅星光熠熠,
灯腔内的璀璨“宝石”贝联珠贯;
繁杂的线与简洁的面相得益彰,
棱角分明的模样令人醉心不已。
加长并未破坏原本的优雅比例,
双边双出排气、丰腴的翘尾巴,
营造的浓烈运动属性一始而终。
ES
阔大的纺锤进气格栅凌锐至极,
辅以“獠牙”灯具尽显摄人之势;
而有条不紊梳理气流的小鸭尾,
则赋予东瀛绅士不俗运动气息。
当然,ES并不是强调运动的车,
17寸优科豪马dB E70系列轮胎,
隐藏单出排气便是最好的佐证。
内饰篇
TLX-L
讴歌的理科思维在内饰上得以体现,
朴实设计与俊朗外观显得格格不入,
7+8英寸双屏显示效果时代感久远。
虽上乘用料做工丝毫不逊同级对手,
可消费者却因内饰将其剔出购车单。
ES
雷家对于豪华的营造素来颇有心得,
融合双色分层设计的中控层次分明,
大面积软质材料的覆盖则诚意十足。
高档的石英钟表,精致的缝线工艺,
所营造出的浓郁高雅之息扑面而来。
空间篇
TLX-L
TLX-L的2900mm超长轴距可谓傲视同级,
本田引以为傲的“MM”理念得到完美贯彻,
过去备受嫌弃的后排空间变得蔚为可观,
可后座中央高坐垫挤压乘客的头部空间。
ES
ES车长在一众中大型车中并无优势而言,
但得益于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的造车理念,
整体乘坐空间宽敞程度不怵中大型对手,
舒适的座椅、较平的后排地板讨人欢喜。
动力篇
TLX-L
本田地球梦K24W3的自吸机动力充沛,
产自铃鹿工厂的8速湿式DCT顺滑无比,
循序渐进的油门响应输出令人畅快欢愉。
加长亦未能改变那股对于运动的倔强执着,
运动模式下地板油可带来滚滚的撩人声浪,
过弯过坎时能感知其深厚的底盘调校功力,
遗憾的是PAWS四轮转向系统非全系标配。
ES
2.0L自吸发动机拉动大车身,动力输出迟缓,
加速超车底气不足,需靠频繁拉高转速弥补,
随急加速而攀升的恼人发动机噪音有失风度。
爱信6AT变速箱换挡逻辑清晰,升降挡干脆利落。
厚实底盘对路面细细碎碎的震动过滤得比较彻底。
受车重影响,42米多的制动能力难以令人满意。
性能并非此车重点,优雅舒适才是它的核心价值。
配置篇
价格篇
如你所见,产品价格、定位相似的TLX-L与ES两者相比,前者具备更大的尺寸、更强的动力、更多的配置,站在理性消费角度而言,TLX-L理论上更易获得消费者青睐。
只是俗语有言:银杯金杯不如群众口碑。在华潜心耕耘多年的雷克萨斯积攒的群众口碑比之讴歌强得可不止一星半点。这从雷克萨斯坚持进口、甚少优惠的情况下依旧能收获不菲销量,而讴歌几乎每月都蝉联豪华品牌销量“吊车尾”中便可窥得一二。
从势均力敌的两车中做出抉择或许有些困难,但对于看中动力、操控并有本田信仰的教授来说,答案已了然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