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人打麻将,四个人拿出来四台手机。
A说:“我的三千多”
B说:“我的四千多”
C说:“我的五千多”
D说“我的八千多”
但是在旁人眼里看来,锁了屏幕以后的四台手机看上去没什么两样,光秃秃的一块玻璃板,后面同样布局着两块摄像头,甭管是不是有着多达两倍的售价差距,起码放在麻将桌上不会输了气势。
这等场景其实并不仅仅在日常生活中的手机上出现,奉行着节约减排的国际化标准潮流趋势,多少商品已经被贴上了同质化的标签,高低贵贱已经沦落到用品牌logo来区分派别,就连汽车这种动辄十好几万的大件消费品,同质化也在不断地蔓延开来,而这种同质化,在自主品牌中似乎显得尤为明显。
曾几何时—汽车走进了大屏的时代
拜移动设备发展趋势所赐,这个时代下的汽车内饰设计师要干的活也许比之前少了很多,大尺寸的流媒体屏幕已经从人们的手上进入了汽车里,占据了车内相当大面积的屏幕不仅不会有多少人说是设计上的取巧,相反还是所谓“科技感”的体现。
而这种“科技感”也成为了主机厂的宠儿,不难发现几乎每一款新车都有一款屏幕,而且尺寸只增不减,7英寸、8英寸放至今日看来已经算是吝啬的尺寸,10英寸甚至更大的屏幕在众多人眼里看来才称得上是厚道的体现
大屏幕时代的来临确实也是电子科技进步的体现,只是稍有留意就能发现,众多的自主品牌在多媒体系统的功能性上大同小异,偶有几个自主品牌的智能交互系统是自行研发生产以及进行软件标定,但大多数的自主品牌新车中所使用的智能交互系统几乎都源自一个叫做“科大讯飞”的供应商,使用方法也十分雷同,基本上以“你好,小X”作为唤醒语,就如同市面上大多数的安卓手机一样,虽然系统的基带一样的,但是各自品牌有各自品牌的UI设计团队所打造的个性化视觉效果,汽车的车机互联如是;如此便就衍生出除了内饰设计同质化之外的另一层面的高度同质化——供应商体系同质化。
商界流传着“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这么一句话,确实如此,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大批量的整合资源形成一套固定的采购渠道与合作方式的话,研发成本会显著降低,特别对于汽车来说,从草图设计到整车下线这两个端点之间中间的种种环节,如果全部由主机厂自己从零开始,所需要的时间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以及金钱投入成本可谓是相当巨大,所以选择靠谱的供应商就成为了主机厂们都乐意做的事情,小如科大讯飞的车机互联系统,大如爱信精机的变速箱总成,供应商体系的不断完善,让不同品牌的汽车越来越有了相同的性格,正因为如此,或许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去说一辆车“中规中矩“。
而自主品牌普遍成熟时间不过十数年,甚至不如很多生产配件的供应商历史悠久,随着很多国外的配件供应商纷纷在国内见厂,外购配件成本比以往更低,为了考虑降低研发成本以及可以尽快生产新车以上市,众多自主品牌的供应商结构有着非常大的雷同,如此,自主品牌汽车实际上在未来将会面临一个隐患:产品同质化严重而导致难以获得出众的销量成绩。
风口:突破口在于回归设计
就如同中国有着五十六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地域风情一般,最直观的性格呈现往往给予人的印象也最为深刻;汽车如是,既然在硬件同质化已经成为大趋势的当下,拥有自己别具一格的设计方式,我认为或许是一个自主品牌最为正确的发展方向,一辆车的外观是吸引买主的第一要素,如果有一个让人赏心悦目的外观,对于市场扩张显然有着十分利好正面的帮助。
几乎每一个成熟的品牌都懂得如何在每一款不同的车型上诠释自己的品牌设计理念与精髓,从而自成一派让人铭记品牌的调性;很欣喜的是,年轻的自主品牌也逐渐领略到了这一点,开始走上家族化,个性化的设计方式,无论是荣威的律动元素还是传祺的凌云翼,在机械层面保证成熟与稳定的前提之下,形成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设计风格,往往会有不错的市场效应,起码荣威,传祺,吉利这等被称为一线自主品牌的主机厂现如今所推出的新车都有不少的消费者愿意为它们买单。
只是同样也有在设计上尚未找到自身风格的品牌,几乎每一款新车都有一张全新的脸孔,并没有形成一种特有的格调,这样的做法除了会降低消费者对这一品牌的好感度以外,更会被业界质疑其设计团队的成熟性,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新车推出方式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状态。
全文总结:一辆新车的诞生,跟一篇文章,一首曲子的诞生相似,同样都是源自于一个灵感,但无论是作家还是音乐家,都会有一个自身的风格才得以让人铭记,汽车同样如此,当一个品牌有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往往是一个品牌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普遍年轻的自主品牌来说,先有让人印象深刻且乐于接受的设计,或许才是正确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