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早的汽车是没有后视镜的,直至1906年,车手Dorothy Levitt在书《The woman and the car》中就提出使用镜子来观察车后情况的想法,而这种想法就是后视镜的雏形。
没有后视镜的年代,车辆后方的情况根本无法观察,而当汽车越来越普及的时候,后视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后视镜的加入使得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大大减少。
而在1921年,发明家Elmer Berger获得汽车后视镜的住哪里,并且将其命名为COP-SPOTTER,并自己建立公司,批量生产后视镜,此时,现代意义上的后视镜正式诞生。
最早期的后视镜大多是圆形设计,并只有驾驶员一侧有,所以右侧转弯以及变道等还需要驾驶员自己牛头观察,后来又有了大小镜的出现,即驾驶员侧大,副驾侧小;或者直接把后视镜安装在两侧翼子板上,目前已经很少车采用这样的设计,除了香港某些埃尔法使用,其余的没看见什么车使用。
镜片式后视镜虽然发展了这么多年,即便在镜片上加上各种如加热,盲区监测、双曲率等等功能但始终物理方式的镜片有缺陷。
1、 盲区,习惯开车的车主们都会知道,外后视镜是不能完全没有盲区地看到车后所有景物,而内后视镜由于后挡玻璃等等原因,不能观察到近处车尾的情况。
2、 视线,物理镜片受限于雨雪、雾灯情况,又或者后车开了远光灯的情况下,物理镜片是不能够清晰地看到车后的情况,特别是下雨的夜晚,视线严重受阻,增加行车的危险性。
3、 风阻,由于镜片需要一定的面积,在高速行车时产生的风噪以及风阻也是很大的。
有什么东西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流媒体后视镜
流媒体后视镜能够有效解决上面的问题,流媒体后视镜主要依靠装在车外的摄像头以及车后的摄像头等组成车辆的观察系统,在车内再安装几个显示屏,一边驾驶员观察。
流媒体后视镜有着传统镜片无法达到的优势:
1、 雨雾天依然清晰,不受车窗玻璃和后视镜玻璃雨水的影响
2、 高清摄像头加上高清显示屏,无延迟地显示车外情况,使得观察得更加清晰。
3、 通过计算机算法,突破传统后视镜的盲区,观察后方视野更大。
4、 摄像头以及计算机算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后车灯光以及其余环境灯光的影响,减少光线对于驾驶员的影响。
5、 在黑暗的情况下能够自动调节亮度,再加上DCC技术和光学技术,在夜间补光后比传统和物理镜片更加清晰。
最早的流媒体后视镜实施量产是凯迪拉克的CT6的内后视镜,而我国自主品牌WEY也将其设置在内后视镜上,而雷克萨斯以及奔驰卡车等将其设置在外面,完美用到其优势。摄像头也会被雨水弄脏?当心摄像头会有专业的图层,方式雨水的侵蚀。
流媒体后视镜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显示的图像是否同步,这一点很关键,在马路上很多机会稍纵即逝,如果显示存在延迟,将会影响安全
2、 摄像头的品质,如果在晚上摄像头不过强悍,将会比传统镜片的视野更差。
流媒体后视镜是未来几年后视镜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功能上还是美观度上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流媒体后视镜不是完美的,在教授评测过的WEY VV5的流媒体体验就不太好。由于VV5的后窗面积小等原因,WEY官方在其车内的后视镜设置为流媒体后视镜,不知道是不是教授习惯使用传统镜片,如果看流媒体后视镜的时候,就会有眼睛需要重新对焦的感觉,所以每次都需要一点时间来对焦,才能看清后视镜。
不管怎么说流媒体后视镜在目前来说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不仅能够减少风阻,还能降低车身宽度,无论是夜间还是雨天行车都为车主提供更多的保护,如果能够解决VV5上的问题,流媒体后视镜将是以后汽车的必备一个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