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拿两台车的发动机对比,动力参数更大应该就越好,这个应该被不少人当作常识。但是真正比起来又会发现,账面数据好的车似乎开起来并不一定快,有人将问题归咎于变速箱,然而排除自动变速箱匹配问题,哪怕是手动挡表现也是一样。
同样的排量为什么有些车开起来就是动力差,是自己开法不对还是另有原因?明明有些国产车的发动机动力参数已经比国外品牌更好看,为什么还是有人说它不如竞品好?
参数里的参数
市面上任何一款车动力配置表上都有扭矩和功率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可以用来衡量一款发动机的性能,但不能完全证明一款发动机很优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所看到的动力参数都是特定条件下测试得来,如果你把这个数据与日常驾驶联系在一起就不对了。
一款增压发动机标称最大扭矩输出转速只有1500rpm,那是不是转速到了1500rpm就输出最大扭矩了?当然不是的,所谓的马力或者扭矩都是在节气门全开下测试的数据,如何让节气门全开呢?除非使劲把油门踩到底甚至要触发kickdown开关,平常起步就油门见底的人应该极少。如果把油门只踩到20%或者30%,实际动力往往是另一个模样。
好的发动机不仅是动力参数高,而且要做到各个工况下都有较好的动力响应,好的动力响应又需要针对发动机各个工况去优化,改善动力响应的技术有很多,比如宝马早前的进气谐振、马自达双循环、本田的VTEC,同样是涡轮增压开宝马或者开其它的车动力真的有差别,虽然两者的发动机参数都差不多。这些驾驶层面的感受是不同环境下的动力参数体现,而这些都只是动力中的一小部分数据。
参数之外的参数
扭矩和马力虽是形容动力的数据,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并不是那么的重要,马力小一点扭矩低一点并不足以证明动力差,不然变速箱等传动系统还有什么用呢!除了动力,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油耗。
很少有厂商公布自己的油耗数据,因为某些品牌在这一领域占据显著优势。比如同样产生1千瓦动力,有的发动机只需要210克汽油,而有的却需要240多克,这个差距要是让消费者知道了,那该怎么解释?
为了方便理解,一般汽车厂商都把各个工况下的油耗转换成热效率,近些年在严苛的油耗法规下,热效率这个词在发动机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总的来说热效率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会更好,按照目前的水准,涡轮增压引擎热效率应该在38%以上才算优秀,自然吸气引擎是40%。但是紧盯着热效率看也不完全对,因为发动机最高热效率仅仅在特定的工况下能实现,日常行驶很少达到这样条件。
从动力、油耗到NVH都有相应的参数来衡量性能,但是这些参数的服务对向还是人,个人主观感受比参数更重要。
总结
动力参数好坏跟实际体验并没有直接关系,而大家真正需要的参数一般厂商也不会公开,所以真正评价一款发动机好坏只有亲自体验才好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