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购买汽车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在2018年,女性购车比例超过30%,30岁以下购车人群占总购车人数的40%。购车年轻化、女性化也是汽车市场日趋成熟的表现。另外,汽车消费已经和从前一辆车用到报废的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差距。非首次购车占总汽车更新需求比例接近30%,也就是说汽车的更换速度更快,更换周期更短。
因此,初次购车的年轻化,再次购车的常态化,不同的消费者观念区别也越来越明显。
1、初次购车:便宜够大配置多。
空间大
国内的消费者对于空间来说都有一种莫名的执着。因此在有限预算里面,能够买到尽可能大的车就是首要要求。另外,现在中国4+2+1的家庭结构非常普遍。由于汽车尚不算非常普及的大宗消费品,家里有两台车的占非常少数。因此一辆车同时可以装满所有家庭成员也是不少初次购车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7座车型也备受青睐。
配置丰富
对于新手来说,汽车的动力、行驶品质都像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反而,配置这些能一个一个数出来的就看上去非常实在。因此在传统的“便宜大碗”的消费原则指导下,配置丰富往往是很多新手购车非常在意的问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配置丰富并不等于配置好用 。往往很多鸡肋的配置在使用一两次之后就不再使用,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价格实惠
年轻人初次购车,预算往往都不会太充裕。在预算范围内,要买到够大配置够丰富的车性,在综合性能方面可能就会有所妥协。
2、非首次购车:品牌、动力
非首次购车,购车者一般来说对于汽车的驾驶需求已经比较清晰。因此更对于汽车的需求更注重体验和附加价值,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需求。
品牌好
品牌往往是换车之后必然考虑的因素。换车往往代表着消费升级,而好的品牌除了能够给予更高的汽车品质以外,还能显得更有“面子”和“社会地位”。虽然这并不是国内特有的消费心态,不过“为面子而买车”的现象却并不少见。
动力足
用车体验,是不少朋友换车时非常重视的。在初次购车中,一方面对于汽车性能可能不太熟悉,其二在“尺寸、配置、价钱、油耗”等等的限制下,动力往往也是最先被妥协的。最常见的说辞就是“我不赛车,够用就好”。但实际上,动力看似只影响动力性能,但在实际驾驶中,动力响应差,超车困难,变速箱死活不换挡、平顺性不好,往往都跟动力有很大的关系。
特别在熟悉了车辆的动力性能之后,动力只会不够而不会过剩。因此在换车时往往会更注重动力表现。
3、老手购车:保值率、可靠性
可靠性高
老手之所以是老手,对于汽车的了解非常透彻。无论赋予什么样的附加属性,汽车归根到底是一件用品和工具,好用和经用还是最重要的。现在有不少所谓的豪车和好车,用起来这里坏那里坏,修起来没完没了。即使是再“豪”的车,用起来就像一件随时失灵的工具,非常影响生活。毕竟修车还是非常麻烦和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的事情。因此,可靠性在老手眼里往往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条件。
保值率高
前文说过,现在汽车的更换速度更快,更换周期更短,和以前一辆车用到报废的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因此,换车就免不了要将旧车卖掉或者进行置换。很多朋友在买了一些自以为便宜大碗的车以后,在换车才发现这车根本就卖不出,或者非常不值钱。如果把买车和卖车的差价分摊到用车成本上,会发现这辆车比想象中更费钱。
4、老司机都这样选车:
很多朋友在想买车的时候,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去挑,通常他们会说“10万买什么车好”,“15万买什么车好”。其实没有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好车,只有最适合的汽车。所以大家在考虑买车的时候,可以遵从几个顺序。
1、首先确定自己的预算,最好能够预定一个范围,还有一个连牌照、税费和保险的购车上限。
2、确定自己购车的用途,譬如家用、通勤、玩乐、商务等等,最好能细化一下。,方便制定第三条标准。
3、汽车有很多属性,包括外观、动力、操控性、空间、舒适性、实用性、油耗、性价比、配置等等。按照自己的需求,将最需要的条件放前,不太需要的条件放后,列出一个列表。之后选车的时候,按照这个列表来挑选车型。如果预算不能完全满足所有需求,从最不需要开始剔除当中的需求,最后选出一款纸面条件最适合你的一款或者数款车型。
按照这个方式,就能够选到自己最适合的车型了,而不必再随波逐流。当然了,多看教授的评测,就能事半功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