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诞生伊始,BMW 1系三厢版就曾受到过不少质疑,“BMW造前驱车真打脸”、“此1系非彼1系”,诸如此类的言论铺天盖地。事实上,“中国特供”向来不该是个贬义词,BMW坚信这能助力它们驶向更远方,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1系三厢版也在短短两年间收获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好评。
现时,BMW做了一个大胆又明智的决定,对1系三厢版全系车型进行精简与优化,新款除最低配车型外,其余三款都升级为“1系三厢M运动版”,全系仅保留118i、120i车型的两种动力规格。
以“M”之名
19.99万—26.99万的指导价,它符合成为年轻人第一款车的标准。而再试想下,拥有年轻、运动的主旋律,何不就让这风格凸显、绽放,于是我们也就不难推断出,BMW为何要把新款的1系三厢版,都打造成M运动版。
唤醒年轻群体心底里的那股“不安分”, 以“M”之名再合适不过。由此,1系三厢获得了全车多处M空气动力学组件的加持。
M经典三段式空气动力学前包围,不仅有效帮助车头视觉重心的下移,负责帅以外更重要的职责,是将空气导流至刹车碟,为频繁被使用的刹车碟散热;同时位于包围最外侧的两处通风槽,则负责快速分散车辆高速行驶时正面袭来的空气,以此也能带去前轮表面的乱流。
BMW这回终于不再吝惜排气管的布局形式,1系三厢有了M样式的尾部扩散器后,排气管也成为了双边设计,俨然一辆M2既视感。要知道,在现款F30/F35的3系上,带M套件的版本也还只是单边排气的设计,一点都不唬人。
就连与M3同款的,由Nappa真皮包覆的“丁字裤”方向盘,也成为了M运动车型的标配,少女肌肤般细腻的触感,加上性感惹火的造型设计,辅以燃点内心激动的“M”字样,似乎在坐进车内的瞬间,这辆1系已经让车主们脑海充满无限遐想。
聚焦运动 它到底有多能动?
从车身许多细节设计,我们就能窥见BMW为塑造这辆1系的运动性所花费的心思。进气格栅内,两条还算粗壮的八字形加强筋,起到了抑制车辆转向时车头发生形变的作用,从而提升弯道响应能力。
前后四轮独立悬架,配上后横向稳定杆,这是奔驰全新A级也未能提供的配置。
而作为一辆诞生自UKL平台的前驱BMW,1系采用的却是后轮距大于前轮距跑车化的设定,这在BBA产品中是首例,在紧凑型家轿中更是首例。
不得不承认,BMW对产品机械素质的要求,是贯彻全车型的,即便对眼下这辆前驱、紧凑、入门的1系,BMW也没有放开标准,而高标准机械素质,所带来的驾控体验自然也差不到哪儿去。
小型赛道里很能体现1系三厢版的灵活,似乎不可能一把就过的急弯,被我与1系化解为一次次有惊无险的轻描淡写,M方向盘良好的触感,搭配上紧凑的比例以及足够有质感的阻尼,驾驶1系在转向不足的临界徘徊倒也别有趣味。
组合弯道当中,1系施展了让人刮目相看的侧倾抑制力,在左摇右摆中,车辆会尽快恢复姿态以迎接下一个弯道。
搭载1.5T+6AT的118i,与搭载2.0T+8AT的120i,最大差异除了表现在直观动力的输出上,则是对动力衔接处理的细腻程度,很显然后者要技高一筹,出弯时的再加速要更迅速紧密。
而售价亲民的118i M运动套装版本应该会受到广泛关注,虽说是以B38的1.5T三缸机器作为动力源,但在大部分情况下,这具三缸发动机都能将自己伪装成一具四缸机器般平顺、稳定。
大脚油门下,118i急加速时对提速节奏的把控也比较到位,虽然做不到也不必追求换挡的“拳拳到肉”,但像是在踩着鼓点换挡加速的过程,也能让人回味一阵,偶尔想找个大直道再试它一试。
与奔驰A级比 1系优劣何在?
刚好近期刚试驾了全新奔驰A级,1系与它相比,明显行驶品质要高出半截。底盘对震动的招架功力,1系更强,A级显得单薄与生硬。
座椅舒适性,1系占优,尤其是后排,BMW加厚了1系坐垫和椅背的填充,相比之下,新A级短小的座椅和坐在后排时低矮的坐姿,体验并不如1系。
而在动力规格、参数和实际表现部分,新A级的1.3T+7速双离合,都没有1系的1.5T或2.0T来得亮眼,甚至同样用上双离合,换挡效率与奥迪A3都还存在一定差距。
至于BMW本次十分有自信的互联驾驶系统,已经做到了全系标配,8.8英寸显示屏更是加量不加价,而放在新A级的连体双屏和全新MBUX系统面前,还是相形见绌了。
后者在界面观感、操作体验、功能丰富性(如自然语音控制)上,都着实能让1系尴尬一把。
写在最后
如此来看,BMW始终是最忠于驾控的品牌,新款车型在豪华和科技方面正在努力追赶对手,而在运动氛围的营造以及有趣生动的驾控反馈上,1系三厢M运动版可谓是同级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