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心目中,新能源汽车是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但是,从历史上来说,汽油车才是新能源汽车。
蓄电池电动车
早在1820-1830年代,已经有电动车的雏形初现,直到1834,罗伯特·戴维森发明了纯电动汽车。但不知何故,这台车没有被纳入国际确认范围。
被认为是第一台纯电动车初现在1881年,由法国人古斯塔夫·特鲁夫制造。它是一台由铅酸蓄电池供电,由0.1hp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的三轮车,这台三轮车加驾驶员的重量大约为160kg。
那么这台车的性能到底是多少呢?续航16km,速度15km/h。
这个性能在现在看来不值一提,即便是老人代步车,性能也远超这款电动车。这种性能也无法跟得上当时的主流交通工具——马车。
(底特律电气1912年电动汽车广告)
随后的20年,是电动车和汽油车竞争的时代。英美德法各个国家都对两种汽车投入巨大的热情,涌现出无数汽车制造商和电动车制造商。福特、凯迪拉克、奔驰、宝马、奥迪、斯柯达等等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是在那时候诞生。
混合动力车型
在1889年,巴黎美术展览馆同时展出了两台混合动力车型,其中一台是串联式混合动力,另一台是并联式混合动力。
其中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由法国一家电动车制造公司制造。它是一台三轮车,两个后轮带有独立电机,并且有一个0.75匹的汽油发动机安装在车上。这台发动机的主要作用是给电池发电。
另一台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由比利时的一家研究所制造。在滑行和停车的时候,发动机会给蓄电池充电。当请求的动力大于发动机最大功率的时候,电机会辅助发动机。这种理念跟现在主流的混合动力十分相似。
但是随着内燃机的发展,混合动力车型沉寂了几十年,直到丰田的普锐斯出现,混合动力车型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燃料电池车型
燃料电池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是燃料电池车直到1959年才出现。燃料电池车出现之后,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太空飞行。直到近年丰田的Mirai和本田的Clarity出现才让燃料电池车开始进入民众的视野。
为何燃油车成了主流?
说起电动车的缺点,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主要集中在续航短,充能慢。一升汽油所蕴含的能量大概是一度电的9倍。而储存一度电需要7.14公斤(按照目前主流电池密度140wh/kg计算),而一升汽油才0.73公斤。而当时的铅蓄电池容量密度更低。
不过压死电动车的稻草还需要两根,一是城市的大型化,二是大油田的发现。
城市大型化会让电动车续航短、速度慢的劣势最大程度地显现。当时的广州也东西南北也不过是六七公里的地。1881年的电动三轮车也能在广州东西跑一个来回。放到2019年,16km的续航连上下班都做不到。有数据统计,北京人平均上下班里程是19.1km。
大油田的发现,使得油价更低,降到可接受的范围。到了50-60年代,中东廉价石油的大发现更是把电动车摁在地上摩擦摩擦。
近几年轰轰烈烈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其实早在历史上出现过,可惜在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城市大型化和廉价石油的三重夹击下,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式微了一次。
或许看了文章之后,会有人攻击新能源汽车,但这不是教授的本意。汽油车最后成为主流其实是离不开一系列技术支持和用车环境的变化。而目前的新能源车也完全有机会因为新的技术开发而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