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90后”曾经作为年轻的代名词,转眼间,“90后”也变得不再年轻。随着2020年的到来,“20后”的新生代也随之诞生,而“20后”看待我们“90后”,就像我们“90”后看待“60后”那般枯燥、油腻。
对于大部分“90后”来说,自身最大的变化或许是从一个单身汉到成家立业,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汽车的需求也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于有什么变化?请往下看。
空间:紧凑→宽敞
从前:虽然我们生长在这个对车是“以大为美”的国度,但对于当时还年轻的我们而言,“大”显然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因为年轻人更多要追求的是运动。车身长度每增长1cm,车身尺寸增大一个size对于运动型车而言,那都是累赘。在车身灵动性上,大车与小车能有可比性吗?
现在:当有了家庭之后,汽车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代步工具,而是一家人的出行工具。此时,考验的不仅有车内的乘坐空间,还有装载空间。当有了孩子之后,出门难免少不了它们的存在,比如:BB车、奶粉以及纸尿片等等。这对于一辆小车而言,想要将上述物品全部装上,可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动力:激进→平和
从前:动力响应速度快、换挡积极以及推背感强都是年轻人对汽车的基本诉求,强劲的动力表现,每一下换挡所产生的铿锵感,伴随的是转数的攀升,随之上升的还有你的肾上腺素。为的除了有一个激情的驾驶体验以外,还可以是在马路上超越一个个“对手”,从而获得年轻人所需要的荣誉感。
现在:考虑到家里人的乘坐舒适度,以前所追求的加速性、铿锵感等等,对于驾驶员而言确实是多一份激情,但对于乘客而言,无疑就是受罪。考虑到家庭成员的乘坐感受,对车辆的任何动作希望的都是放慢两个拍子,为营造一个平稳舒适的乘坐空间。毕竟,如果动作太大惊醒到沉睡的“小宝贝”,那后果不堪设想。
悬架:硬朗→柔软
从前:为了得到清晰的路感,硬朗的悬架调校是基础。清晰的路感能够让你更好的对路面上的信息进行解读,更进一步的提升了操控的信心。特别是在过弯时,硬朗的悬架对车身姿态也能有一个很好的控制,大大减少了车身的侧倾。所以,对于底盘的诉求就一个字——硬。
现在:对于驾驶员来说,这或许是路感,但对于乘客而言,这就是妥妥的弹跳感,并且是严重影响舒适性的感觉。无论是路面上大大小小的振动,硬朗的悬架都会完好无损的传递到车厢内。为了家人能有一个舒适安逸的乘坐体验,柔软的悬架调价有着舒适度高、滤振性好等特性。虽然失去了驾驶感,但还是家人的感受更为重要。
总结
写到最后,要说“90后”产生这样的变化,与其说是改变,但教授认为倒不如说妥协更为恰当,也是成熟的表现。考虑到家庭乘客的需求,选车的侧重点也从驾驶席转变到后排。虽然失去了驾驶的乐趣,但得到的却是全家人舒适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