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人皆知,除了俄罗斯,印度也是个开挂民族。
在印度,就没有不满人的火车,装载能力远超日本高峰期的地铁。
这种“道路文化”延续到印度的任何交通工具上,例如公交车,座位限量,站位不限。
而在印度加软顶的意义,可能也是为了能多载几个人。
当然,最牛X的还得是印度摩托车了,座位一个,人数随机。
这样看来,印度民间对于交通工具的载人能力有着极高要求,不过以上这些行为都是非常危险且不合法的,那怎样才能让印度人民拥有合法的多人出行交通工具呢?
近日,印度汽车制造商Force motors(福斯)就给出了答案——推出了名为Trax Cruise的新款SUV,该车除了名字上和陆巡(丰田兰德酷路泽-Land Cruiser)有亿点像,甚至在外观上也完美诠释了“陆巡+大G”的模样,最重要的是,这车最多能坐13个人。
在Force motors的官网上,能看到官方对Trax系列的介绍是:Trax系列是一款完全本土化的多功能车,它成为了印度农村地区首选的人员、货物运输车。Trax坚固耐用,采用先进的CED工艺精制而成,具有坚固的钢制压制车身,在实际使用中将是无与伦比。
可见,于2015年推出的Trax系列产品针对性很强,就是为了载人和载物。初步了解之后,接下来就看看新款Trax Cruise又如何。
首先设计方面,Trax Cruise的前脸基本上就是J70系列陆巡的样子,但直接抄也没什么意思,索性改了下中网和大灯?
不过,看久了还觉得这个车头有那么一点老卫士的感觉?
来到侧面,Trax Cruise就是“拉皮版大G”,腰线、车门、车窗、门把手等都像极了奔驰G级,而最大的区别就是车身长度激增,可以理解,毕竟要容纳13名乘客,但整体质感和奔驰G级也有亿点差距。
车尾部分就没太多亮点了,如果不是有这个悬挂式备胎,它看起来就像一台商务货车。
进入车内,Trax Cruise的中控就谈不上什么设计水平了,哪哪都给人非常“务实”的感觉,当然这块小小的导航屏还是能加上不少科技分。
接下来才是这台车的重点——座椅布局。首先Trax Cruise提供了9、11、13座三种布局可选,其中“D”代表的是司机位(Driver)。细分观察后,还是能看到三种布局是存在差异的,例如13座车型,前两排为2+3布局,而9/11座车型前两排为3+3布局,这种前排能坐三个人的车让我想起了以前的“农民卡车”。
而这三种座椅布局的主要区别其实还在于第二排往后的凳子长度(长凳不是独立分开,差别在于长度),为了能坐下更多的人,Trax Cruise选择了采用横排长凳形式,具体选择哪一款,就得看你对拉人和载物的需求了。
另外,在后方两张长凳都折叠起来后,还能腾出一个容积为1000L的超大后备厢,这种布局设计真是简单又粗暴。
而为了能满足Trax Cruise在满载时的超高承载力需求,Force直接给新车配了一套全新的C-in-C底盘(皮卡底盘),并且采用后轮驱动布局,事实上这台车本身就是皮卡底盘升级打造,所以大家也可以把它看作为一款四门版加了后盖的皮卡...
动力方面,Trax Cruise可谓“有惊又无喜”,首先该车的2.6L柴油发动机是基于奔驰发动机改造而来,并且还匹配了一套全新的5MT变速箱。不过数据有些落后了,整套动力总成最大功率仅有90马力,最大扭矩则是250牛·米,妥妥的大扭矩柴油动力特性,载人拉货扛扛滴。
那么这台超实用型SUV卖多少钱?说出来挺吓人,1,147,427卢比-1,328,225卢比,在印度属于过百万级新车,不过折合人民币约9.94-11.5万元。作为对比,2021款铃木SWIFT(雨燕)在印度起售价为57,300卢比(约人民币4.97万),所以买一台Trax Cruise能抵两台SWIFT了。
每每说起印度本土汽车,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塔塔集团,然而本文说到的Force品牌也非常值得我们知晓,不仅因为以上这款“陆巡”,而且它还是一个很有实力的车企,同时还拥有许多我们羡慕不来的神车。
首先简单介绍下印度Force品牌,最初创始人从1947年就开始生产汽车零部件,他曾经就造过印度第一辆三轮轻型运输车和印度第一辆四轮柴油皮卡等,随后便开拓了轻型运输车领域。
而Force品牌其实是一个由印度Bachraj和德国Tempo组成的合资公司,最早在1958年成立,当时名为Bajaj Tempo Motors,后来改为Force Motors。
该品牌涉及面相当广泛,包括农业、商用两大类,涵盖小型商务车(SCV)、轻型商用车(LCV)、多功能车(MUV)、专用车(SUV),甚至还有农用拖拉机、“老头乐”等,总之覆盖了大部分汽车细分领域。
更厉害的是,Force还是一家垂直整合的汽车公司,包括设计、开发以及制造各种汽车零部件。好比它与戴姆勒、采埃孚(ZF)、博世等诸多著名品牌都有合作,甚至在2015年着手生产宝马发动机、2016年着手生产奔驰发动机、2018年与劳斯莱斯动力系统公司合资生产劳斯莱斯1600系列发动机!
看到这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刚刚那款Trax Cruise能有大G的身影,也能基于奔驰发动机改造出新的发动机来。
而基于此,Force也就拥有了另一款值得“骄傲”的产品——Force Gurkha,简单来说,这就是“印度平民版大G”。
既然是与奔驰有合作关系,那么Force Gurkha直接挪用奔驰G级外观就没有什么不妥的,外观非常纯粹,而且越野能力很不错,据说这款车还多次获得过印度的户外赛事冠军。
Force Gurkha的配置也很强悍,其采用分时四驱系统,前后轴配机械式差速锁,还带低速分动箱和涉水喉等等。另外该车接近角和离去角达到37°和34°,越野基础足够好。
动力方面同样是基于奔驰2.6L柴油机打造,同时还给加了一个备涡轮增压,传动系统匹配奔驰产的5MT变速箱,不过数据依然让人失望,最大功率不到100马力。
然而这款有着奔驰G外观、奔驰动力总成的硬派越野SUV,其在印度的售价折合人民币约10万元左右。要是中国市场也有这么一款车,我估计也会是爆款。
说完印度Force motors和它旗下的两款神车,我不由自主地又想起了印度还有极具特色的一类车,这类车甚至让印度网友吐槽:“每次在街上看到它们,都感觉眼睛受到了侵犯”!所以有必要和大家分享。
事实上,这是印度sub-4 meter政策下的产物,即“4米内”政策,它和日本的“K-Car”政策有一定相似,不过在印度这些车被硬性要求车长不超过4米。而相比之下,日本独有的K-car可精致得多。
值得一提,早在2006年印度还宣布了印度小型车的消费税从原来的24%下调至16%,而所谓小型车就是这些长度不超4米、柴油排量小于1.5L、汽油排量少于1.2L的车型。
此政策一出可谓又一个独立于全球的小型车市场诞生了,而得知小型车消费税有针对性降低后,汽车品牌也是喜忧参半。像铃木、塔塔等本身专供小车的品牌肯定占据一定领先优势,但是像本田、丰田、福特等以全球车为产品的车企就大喊不公平。
不过“4米内”政策对于印度小型车市场确实有极大影响极,市场份额占比最高时甚至达到50%,而自从2006年降税以来,往后印度汽车市场销量更是激增。像2019年印度最好卖的20款车里,有17款都是4米内的小型车,其中第一名就是铃木奥拓。(难怪铃木退出中国市场,毕竟国人喜欢大)
想要赚钱就必须迎合政策大方向,所以那些本没有“4米内”产品的品牌被逼无奈之下也开始打造特供车,因此就诞生出诸多辣眼睛的神车,举几个例子:
当地最大汽车制造商塔塔得知“4米政策”后积极响应,2008年基于Indigo车型推出了Indigo CS,定位为三厢车,总长度为3998mm。而在政策推动下,Indigo CS拥有一个被拍扁了的“屁股”,整车比例相当感人。
而在印度称王的玛鲁蒂铃木也不甘示弱,其在2005年推出了三厢版雨燕...名为Switf Dzire,这款车销量非常好,不过设计嘛,就是硬生生在雨燕C柱后面塞进一个轿车尾箱。后来在2012年Switf Dzire迎来第二代车型,“屁股”真是一年比一年短了,总车长仅有3995mm。
接下来看看本田,其实本田最开始就认为这一政策会导致汽车市场的畸形发展,甚至会阻碍印度汽车走向全球化。但眼看别人家纷纷推出对应新车,为了能在印度市场混下去,谁敢不造?于是就有了这款仅有3990mm长的本田AMAZE S,相比于本田City S(锋范),这车造型简直是...还不如直接把两厢的飞度拿去卖?不过好在,本田AMAZE S也顺利进入了年销量前20名。
更夸张的是除了对轿车操刀,还有车企竟然对MPV魔改。例如马恒达品牌这款Xylo,该车原本车长就只有4520mm,并提供了8个座位,然而为了享受政策税率福利,马恒达硬是将C柱后面部分再砍掉一些,使车长达到3985mm。
但作为一款MPV车型,最少也得保住7个座位,那马恒达是怎么做到的呢?!非常简单粗暴,直接讲第三排设置为面对面座椅,这样一来就能再容纳2个人了,这种骚操作,或许被称为“空间大师”的本田都佩服。
正所谓入乡随俗,由于各国习俗和交通基础不同,汽车的形态自然有差异,而印度各类车型着实让大家开了眼界,当然印度还有其他更神奇的车,例如没有后视镜的车等等。通篇下来让我最大的感悟是,咱们中国市场,中国品牌可真是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