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评论

未来黑科技 宝马德国总部博物馆全探秘

08-19 12054 TY  

德国的汽车文化,一直让很多车迷们青睐。有台湾媒体深入德国宝马总部,看看里面都有什么样的宝藏:



关于欧洲,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是充满人文艺术风情的建筑物、浪漫又迷人的自然美景,还是令人流连忘返的精品店?其实许多人到欧洲旅游,都不会错过收藏品多到令人目不暇给的博物馆,像是知名大英博物馆、罗浮宫或是梵蒂冈博物馆,都是历史迷们必游的景点,而对于汽车迷来说,欧洲更是百年汽车文化的孕育地,因此造就汽车博物馆的成立,包括我们这回参访的宝马博物馆在内,也是车迷们心目中的梦幻景点之一。



成立于1916年的宝马,至今也将成为百年车厂俱乐部的一员,品牌名其实就是“Bavarian Motor Works”(德文为Bayerische Motoren Werke)的缩写,直接说明了巴伐利亚省就是宝马的“主场”,而德国第三大城慕尼黑也成为宝马总部的所在地,因此路上众多挂着“M”字开头车牌(慕尼黑的缩写)的宝马自然也成为街头的风景之一。说到慕尼黑,脑海中不禁浮现大啖德国猪脚以及豪饮啤酒的画面,但只要你从慕尼黑机场搭车前往市区,就会经过一栋造型像极了四汽缸引擎的大楼,上头还挂着硕大的宝马厂徽,一点也没错,这栋大楼就是宝马总部,而博物馆也位于此处,要是你还没去过也没关系,这次就让我们带着各位,来一趟蓝白厂徽的历史之旅吧!


与保时捷、奔驰、奥迪等欧洲车厂一样,宝马也拥有自己的汽车博物馆,而馆藏当然就是历年所生产的车款与指标性产品,博物馆创建于1973年,其位置就在四汽缸造型的宝马总部大楼前方,之后重新改建,并于2008年重新开幕,就变成照片中碗型的建筑物,占地达到5000多平方公尺,里头为中空设计,博物馆屋顶则由碗壁所支撑,看起来新潮又充满设计感的造型,开幕以来也获得无数的国际建筑大奖肯定。



博物馆对面长得像星际战舰的建筑物,则是2007年开幕的“宝马 Welt”,Welt这个德国单字翻译成英文就是World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宝马 Wolrd”,建筑物本身就是一座汽车展示间,内部陈列宝马集团的所有市售车款,包括Mini、劳斯莱斯与宝马摩托车全都在里头展示,而宝马 Welt同时也是一座大型交车中心,甚至许多海外车主在购车时,选择来这里办理交车手续,由原厂人员点交车辆,车主还可以领用临时车牌在有效期内于欧洲上路行驶,随后再运送到车主的国家。


顺道一提,进入宝马 Welt参观并不需要门票,但许多观光客看到造型特异的建筑物外观,就误以为这里是宝马博物馆,要记得马路对面的碗型建筑才是博物馆,千万别走错了!


再回到宝马博物馆旁,可以看到路边的指示牌指引停车场方向,若你是自助旅行开车前来,就可以将车停放在宝马 Welt附属的收费停车场,而搭乘大众运输工具的话,则可以乘坐地铁U3线,在奥林匹克中心站(Olympiazentrum)下车。



走到博物馆的门口,可以看到告示牌上写着开闭馆时间为星期二至星期日的每天早上10点至下午6点,星期一为公休日,安排行程时可要特别注意。



进入馆内要先买票,抬头看了一下票价,单人全票为10欧元、五人以上团体则是每人9欧元,而6~18岁的儿童青少年、年老者与残障人士可购买的优待票为每人7欧元,另外还有家庭套票,两名成人加上三名以内未成年者,票价为24欧元。



原本想说今天是非假日,趁着刚开馆的时候进去参观应该可以避开人潮,但要准备买票时,这串排队人龙看起来不好惹啊!宝马博物馆果真是慕尼黑相当热门的观光景点,相信所有爱车人士都不会错过来这里的机会。



总算排队买到票了,还可以顺道租借会讲中文的语音导览机,在展示车辆前的资讯牌会标记代码,输入后语音导览就会告诉你这项展示品的各项资讯。



从入口进去后,迎接着各位观众的就是动态球展示区,以钢丝悬挂着钢珠,透过电脑程式的安排,钢珠就会随着音乐的变化而产生波动,甚至排列成汽车的轮廓。其实宝马过去在发布未上市新车消息时,也曾以这个区域的动态球描绘出新车款的大致样貌。



宝马在正式创立之前,原本是以制造飞机引擎为本业,随后在1916年成立了“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并于1917年扩增引擎制造的业务,因此将工厂名称改为“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其缩写就是现在众所皆知的“宝马”,而宝马的蓝白厂徽,其概念就来自于转动中的螺旋桨,而蓝白配色则是巴伐利亚的代表色,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身为战败国的德国,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禁止在境内制造飞机,只好转向发展摩托车引擎,因此在展区的前段,就是一面三层楼高的宝马摩托车历史墙,展示历年来的经典车款。



照片中的这具引擎,就是宝马在1920年所推出的第一款摩托车引擎“M2B15”,采用494c.c.水平对卧双缸设计,在宝马历史上拥有指标性的意义,因此特地置放在玻璃柜中展示。



在刚才的摩托车墙展区中,可以看到多款经典车型的陈列,但眼前这部摩托车却独享展区,为何有此特别待遇呢?原来这部名为“R7”的概念车型,全世界仅有生产一部,从外型看来颇具现代感,而且从各个角度看过去,都像是一尊充满工艺之美的艺术品,很难想像它诞生于1934年,至今已有80年以上的历史。



R7概念车搭载793c.c.之水平对卧双缸,最大马力为35hp,极速达到145km/h,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摩托车界的高性能产品,本车的另一项特点,则是车体、引擎与变速箱皆采用一体成型的制造技术,对于80年前的工艺水平而言,可说是划时代的技术,可惜R7最终未能量产上市,仅此一部只能在宝马博物馆之中供人瞻仰。



前面我们提到了宝马是以制造飞机引擎起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宝马于1918年生产的宝马 IV飞机引擎,采用直列六缸配置、排气量达到23公升,最大输出为300hp,随后在1919年将此引擎装载在DFW F37/III双翼飞机上,创下9760m的飞行高度纪录,成为当时的飞行传奇之一。



宝马在成为目前人们熟知的汽车制造厂之前,历经了飞机引擎、摩托车等生产开发,其中的关键点在于1928年以1600万德国马克的代价,收购了Fahrzeugfabrik Eisenach这间汽车制造厂。在此之前,Fahrzeugfabrik Eisenach获得英国Austin车厂授权,生产以经典的Austin 7为基础打造的Dixi车型,于是宝马就以这部Dixi为架构,打造创厂以来第一部汽车3/15 PS。


虽然本车的体型不大,但内部空间宽敞,搭载的748c.c.直列四缸引擎可输出15hp最大马力,极速为75km/h,加上售价合理,在当时战后经济萧条的德国,仍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接下来的展区介绍宝马的车体技术,照片中央的铝制车架,为1939年推出的328 Touring Coupe所采用,车架整体重量仅有32公斤,一名成人就可以轻松举起,也因为轻量化技术的加注,成为宝马日后进军赛车领域的重要关键。此外,在一旁展示墙上的黑色物体,即是全球首座量产碳纤维车体制造厂打造的宝马 i3。



再来就是刚才提到的宝马 328 Touring Coupe,光看车名,多数人会以为它是现今3系列的开山始祖,其实本车的定位比较接近目前的6系列Coupe。外型方面,已经可以看到车头加入了宝马着名的双肾型水箱罩,为了降低风阻,后轮拱采用半包复式设计,虽然本车已有相当高的年岁,但铝制车体加上流线的身形,称得上是艺术品等级。



为了能在赛事中取得优势,328 Touring Coupe搭载轻量化铝合金车架,并采用2.0升直列六缸引擎,透过性能化调校,最大马力为136hp,极速达到220km/h,在1939年的利曼24小时耐力赛取得分组冠军,并在隔年的Mille Miglia千里大赛中获胜,使得328 Touring Coupe在宝马赛车历史上占得重要席位。



从车尾角度欣赏,胶囊造型的车顶设计让本车看起来像是一具太空舱,若再仔细看,能发现后侧窗旁藏在C柱中的长条状物体,其实就是当时的方向灯设计(应该说是方向杆比较恰当)。坦白讲,这部328 Touring Coupe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过去都很美,甚至让人感到纳闷,为何现今的汽车外型设计都少了些古早时期的美感。



引擎盖以四条皮带固定,另外可以看到前端的“Superleggera”字体,这可是大有来头。事实上,这部328 Touring Coupe是由知名的意大利设计工作室Carrozzeria Touring Superleggera所操刀,“Superleggera”一词的翻译就是“Super Light”,意指本车的轻量化车体设计。而能挂上Superleggera名称的车辆皆大有来头,包括Aston Martin DB4与DB5、Alfa Romeo 8C 2900 Mille Miglia、Ferrari 166与Lamborghini 350GT等经典名车。



一旁同时展示了1940年代与现代的赛车装备,比较下来就可以发现赛车手的安全防护水准差异甚大,竟然连安全帽也没有。其实赛车在早期发展阶段时,安全防护科技与观念还不如现代齐全,造成赛车手死伤也时有所闻,但随着制度的健全,加上安全科技的运用,赛车手在比赛中发生伤亡的机率已降至最低。



若要说到赛车科技的展现,一级方程式赛车自然成为最佳的诠释方式,而宝马参与F1赛事主要分成引擎供应与成立车队两个时期,在展示区中的两部F1赛车,刚好是两个时期的赛车代表作。1980年代,由Renault带起的F1赛车涡轮引擎风潮,宝马决定投入自家的引擎科技,打造高性能涡轮赛车引擎提供给F1车队购买使用,照片中前方的F1赛车,就是1983年由Nelson Piquet驾驶的Brabham 宝马 BT52赛车,夺得当年的车手总冠军。


到了2005年9月,宝马宣布收购Sauber F1车队,正式成为厂队,但为了保留具有悠久历史的Sauber精神,因此车队仍以宝马 Sauber为名称,并在隔年开始参与F1全年赛事,招募当时颇具竞争力的Nick Heidfeld与1997年世界冠军Jacques Villeneuve为阵中主力车手,附带一提,近几年拿下多届世界冠军的Sebastian Vettel,当时就以19岁的年纪成为宝马车队的测试车手,成为他进军F1领域的入场券。



穿过两辆F1赛车的展示区后,再来就是一连串的宝马赛车引擎,这些引擎不仅性能猛暴,各自拥有辉煌的比赛战绩,这部分我们花些时间,陆续为各位介绍吧!



平常有收看F1赛事的朋友,想必对现今V6引擎的声浪感到有些失望,而眼前展示的这具P84/5引擎,为宝马在2005年供应给Williams F1车队所使用的引擎,采用3.0升90度夹角V10设计,光是看到它的外貌,就让人回忆起过去F1 V10引擎年代的美好,它的最高转速达到19000rpm,最大马力约900hp,高亢且悦耳的声浪,只要你是赛车迷就会难以忘怀。



打造高性能直列六缸引擎可说是宝马的拿手绝活,这具P54B20机体就是一具直列六缸赛车引擎,搭载于2003~2005年的WTCC 320i赛车,虽然排气量仅有2.0升,且采用自然进气,但最大输出高达285hp,峰值马力出现在8800rpm,是一具高转速与高效率的赛车引擎。



接下来这具P60B40引擎也很经典,4.0升V8引擎的设计,搭载于2001~2005年参赛的E46 M3 GTR。等等,前面这段叙述怎么怪怪的?E46 M3不是搭载直列六缸引擎吗?其实为了符合当时的GT2组别参赛规范,宝马赛车部门推出了这辆搭载4.0升V8引擎的M3 GTR,最大输出高达500hp(实际参赛版本为444hp左右),几乎横扫各大赛事,获得无数佳绩。


照片M12/3引擎有着巨大涡轮,外部还以耐高温的碳纤维包裹


1980年代为F1赛车竞逐马力的疯狂时期,前面我们参观过的Brabham 宝马 BT52赛车,就是搭载这具M12/3涡轮增压引擎。虽然排气量仅有1.5升,但在高增压的加持下,最大输出可达800hp,甚至在1985年,以4.4bar的超高增压值缔造1100hp的超猛动力,实在很难想像亲身驾驶会有怎么样的感受。



在引擎展示区的后半部,陈列了宝马曾经生产的飞机引擎,照片中这具“宝马 003”引擎,对于近代航空史而言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将时间回朔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军机的整体技术水平优于同时期的其他欧洲国家,例如当时英国空军的主力机型“喷火式”,其引擎出力约在1200hp,而德军使用的FW190战斗机,搭载由宝马生产的801引擎,最大出力为1500hp,性能高下立判。



不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段,螺旋桨引擎的发展已经接近极限,为了追求更高的性能与飞行限界,势必要进行一场飞航引擎的革新,于是宝马在1941年成功研发了“003”涡轮式喷射引擎,而且内部压缩机采用后来蔚为主流的轴流式设计,其优点在于引擎本体的横切面积较小,因此空气阻力小,同时具备省油的功效。随后宝马 003引擎搭载于1944年生产完成的He162战斗机上,为德国战机的性能带来大幅度的成长,可惜战事已到后期,仍无法挽救德军战败的颓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宝马 003引擎与工程团队就被带到法国,后来也成为奠定法国航空引擎技术的基础。



看完了宝马早期产品之后,接下来的展示空间就是大多数车迷所熟悉的近代车款,而这个展馆目前的主题就是宝马最为热销的产品之一-----3系列。附带一提,宝马博物馆中的某些展馆会不定期更新展示内容,例如现在参观的3历代系列展馆,或许过不久就会换成历代5系列的展示。



身为宝马旗下的主力中型房车,3系列拥有众多的支持者,除了四门房车之外,还衍生出双门Coupe(现已改成4系列)与旅行车等车型,其形象已深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历代3系列一字排开,看起来相当壮观,受到博物馆特别的照顾,每一辆都像是刚出厂一样,这样的景象直让爱车人士羡煞十足!



照片中的车款可能会让你感到陌生,这部“1600-2”可说是3系列的开山始祖,也是宝马尚未以“3、5、7”等数字代号区别车型之前,担任当时销售主力的“New Class”车款之一。


先将时间回朔至1950年代,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正处于经济重建时期,虽然宝马还是倾力推出了豪华车型501/502车系,但并不受消费者的青睐。1961年,宝马在法兰克福车展发表了名为1500的四门房车,方正又带点流线的造型、适宜的车体大小与充足的引擎动力,上市之后获得不错的销售成绩,之后宝马也以本车为基础,推出了不同排气量与双门设计的衍生车型,此系列车款就统称为“New Class”(德文为“Neue Klasse”)。而双门车型之后就发展成3系列,四门车型则是5系列。



1975年,原厂代号E21的第一代3系列正式上市,由于本车当初的产品定位就是接替New Class的双门车型,因此所有的E21 3系列皆采用双门配置,直到1983年停产之前,共生产了超过150万辆,顶级版本为搭载2.3升四缸引擎的323i,最大动力为143hp,搭配五速手动变速箱。



再来就是1982年发表的E30 3系列,这也是许多想要接触德系老车的车迷,心目中的热门车型之一。与E21仅推出双门车型的方式不同,E30 3系列还加入了四门房车与五门旅行车的配置,照片中的敞篷车型,前三角窗设计与其他款式不同,虽然E30的车身线条方正,但开篷之后仍有一番浪漫风味。



E30 3系列旅行车版本直到1987年才推出,当时已接近E30世代的产品末期,原厂亦推出搭载四驱系统的ix版本,进一步强化对于雪地、结冰路面等各种路况的穿越能力。



1991年量产上市的E36 3系列,已是国人较为熟悉的车型,本车除了车身格局放大,整体质感与配备水准也较E30世代提升许多,其实笔者过去也曾经拥有一辆E36 3系列,已有电子恒温空调、电动天窗、旅程电脑等现代化配备,扎实的底盘与车体,加上动力与操控表现也属出色,虽然已经脱手很久,但至今还是记忆深刻。



进入E46世代之后,3系列又向高级化迈进了一大步,1998年上市的E46,外型较E36圆润流线许多,头灯与双肾水箱罩的样式也摆脱了务实形象,注入更多的运动化风格,除了性能版本M3之外,E46 3系列的顶级版本为搭载3.0升直列六缸引擎的330i,最大动力达到231hp。



2005年问世的E90 3系列,同样推出了四门房车、五门旅行车与双门车款,车身格局依照传统,仍比上个世代E46放大一些,E90世代最大的变革,则是重新导入涡轮引擎的运用,代表车型就是搭载3.0升直六涡轮引擎的335i,最大输出为306hp,性能已直逼E46 M3。此外,E90世代的内装更加高级化,且导入了iDrive系统的运用。



宝马博物馆会在这面墙上悬挂所有车型的字标,但我们参观的这一天,正好在施工整理,因此可以看到背板上还写着字,对应的字标尚未完全悬挂上去。



照片中这部宝马 700虽然还不曾在国内见过,但它在宝马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角色,甚至在宝马的官方Blog上,也曾以“The car that saved the company”做为本车的注解。


前面提到了宝马曾经在1950年代致力于豪华车型的研发,但由于投注的经费过多,加上当时生产的501/502车型销售不如预期,宝马还一度濒临倒闭危机,所幸在1959年推出的700车型,它是一部搭载700c.c.摩托车引擎的小型车辆,车长仅有3540mm,车重则不到600公斤,加上平实的售价,在1965年停产之前,一共生产了将近19万辆,成功舒解了宝马当时的债务危机。



宝马博物馆内部为中空挑高的设计,并以穿梭其中的空中桥梁,塑造空间立体感,也能让观光客走在桥上就能看到下一层区域的展示品,就会产生期待的心情。



走到最下层之后,一开始从入口看到的摩托车展示墙就可以完整呈现。



这个展区所陈列的为宝马的旗舰型双门跑车8系列,这部在1989年问世的车型,是一部体型不小的双门跑车,动力系统从V8引擎起跳,包括搭载4.0升V8引擎的840ci(之后改为搭载4.4升V8引擎)以及5.0升V12引擎的850ci(后期改为5.4升)。其实,8系列当初还计划推出搭载3.0升V8引擎的830i,但原厂考量本车的旗舰地位,因此未付诸量产。


宝马博物馆内的展示品几乎全都放上了“请勿触碰”的牌子,虽然许多展示品并未以栅栏围起来,但千万不要像照片中这名观光客一样,伸手去摸展示品的内装。



本车为1937年推出的327,从车头前方看过去,长型的双肾水箱罩、硕大的双圆灯以及叶子板上的散热鳍孔,这些元素搭配起来仍显得凶猛十足,而327也是日后6系列的前身。



接下来的展区会让所有性能迷放声尖叫,眼前这部E30 M3 Evo正是1989年德国房车赛DTM的冠军车辆。1986年上市的E30 M3,研发的初衷就是为了竞赛,因此当时的E30 3系列虽有推出六缸引擎动力,但考量赛车场上更需要高转速引擎的动力延伸性,于是纳入一具2.3升直列四缸引擎,具有197hp的最大动力,而为了符合FIA对于A组赛车的规范,即是参赛车辆必须要生产5000辆以上的市售车,原本所有挂上M型号的车型都是由宝马赛车部门直接打造,但对于5000辆的负荷太大,于是改由慕尼黑工厂生产。


至于这部E30 M3 Evo展示车,市售版本依照时期的不同,共有2.3升与2.5升两种配置,赛车版本则是为了竞赛需求,采用较为紧绷的动力调校方式,到了1990年,搭载2.5升引擎的M3 Evo赛车已有380hp的最大动力。



另一旁的E46 M3 GTR,则是性能更强悍的猛兽,前面我们也有介绍过本车搭载有别于一般M3的V8引擎,超宽的车体看起来就不好惹!



同一个展区所陈列的2000Ti,外型上虽然没有刚才那两部赛车威猛,不过在1966年,由德国赛车手Hubert Hahne驾驶挑战纽伯林北赛道,将单圈成绩推进至10分钟内,成为当时四门房车的最速纪录。



这部同样采用宽车体设计的3.0 CSL赛车,则是以E9 6系列为基础所打造,在40年前参与美国Sebring 12小时耐久赛并夺得冠军。外型上采用俗称的“鲨鱼头”,加上叶子板鳍孔、双层尾翼与宝马赛车部门经典涂装,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威”!



与3.0 CSL采用类似宽车体设计的320 Gr5赛车,其夸张的空力套件造型,就是为了对应强劲的动力输出,本车以2.0升直列四缸引擎搭配涡轮增压,最大输出可达600hp,而且车重不到900公斤,要是没有车尾那组超大型尾翼提供充足的下压力,很难想像在高速状态下会发生多疯狂的事情...



再来就是市售性能车的展区,眼前的M1、M635 CSi、E28 M5与E30 M3等,都是极具收藏价值的经典名车。



E24世代的M635 CSi并非正统的M Car,其定位有点像是现在的M135i,介于一般与M版车型之间,不过引擎盖底下所搭载的动力心脏便是来自于M1的M88引擎,于是本车销售至北美市场后,便直接称作M6,直到1989年停产之后,相隔16年才由E63 M6接棒。



M1无疑是宝马车系中最具超跑架势的经典车型,在宝马赛车部门成立之初,为了打造一辆具有竞争力的竞赛车款,于是与Lamborghini进行合作,负责M1的底盘调校与设计,外型部分则由意大利的Italdesign设计工作室担纲,这也使得M1在宝马车系中显得特立独行,反而像是一部来自意大利的超跑。


本车采用中置式引擎设计,搭载原厂代号M88之3.5升直列六缸引擎,具有277hp/33.6kgm的最大动力,而赛车版本则分为Group.4与Group.5两个组别,分别搭载3.5升自然进气与3.2升涡轮增压引擎,最大动力各是470hp与850hp,可惜M1的生产周期仅有3年,总生产量为456部,至今成为收藏家的梦幻逸品。



M1的造型风格与其它宝马车型差异甚大,就连蓝白厂徽的位置也很特别,设置于引擎盖的两端。



来到宝马博物馆,更不能错过Isetta与2002这两部经典车型。只有三个轮子的Isetta,外型就像是一颗气泡,这部在1955年量产推出的特异车型,是宝马与意大利Iso公司合作之下的产物,动力系统就来自于250c.c.或300c.c.的摩托车引擎,乘员进出则要直接开启位于车头的车门,而且方向机柱还会随着一同开启,由于售价相当便宜,当时也缔造了出色的销售成绩。


照片后方的2002,我们也在前段介绍过New Class系列,2002即是本系列中排气量最大的版本,而在1973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中,宝马追加了搭载2.0升涡轮引擎的2002 Turbo,成为该车系的性能版本。



走出展场之前会先通过这处环状走道,这个展示区的车辆会不定时更换,这次的陈列主题为经典敞篷车型,分别是1930年的3/15 PS、1936年的328与1988年的Z1。



博物馆的商品贩售区绝对是观光客们的必游圣地,除了一般纪念品之外,还有贩售模型车、书籍等商品,但如果你想挑选宝马原厂精品,建议可以前往对面的宝马 Welt选购。



走出博物馆,经过天桥就可以直达对面的宝马 Welt,进去看看与宝马博物馆有什么不同吧!



宝马 Welt外面还设置了充电站,可以看到一部宝马 i3正在进行充电。



进入宝马 Welt之后,内部的空间规划与博物馆截然不同,视觉上更为开阔,而左前方的空间就是交车中心,准车主要先通过下方的柜台,确认是前来取车的车主之后,再搭乘电梯至楼上办理交车手续。



在我们参观的同时,可以看到已经有人完成交车,正开着爱车在附设跑道上试车。



隶属于宝马集团的劳斯莱斯,也在宝马 Welt里头设立展示区域,也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拍照。



在宝马 Welt附设的商店中,有更多的模型车款可以选购,自制力不够强的朋友,来这里要看紧你的荷包了。



目前正好是电影不可能的任务上映期间,片中所使用的M3道具车也在这里进行展示,从车门的损毁状况看来撞得可不轻,看得让人有点心痛啊!



参观过宝马博物馆与宝马 Welt之后,相信对于宝马的历史与车系沿革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让人羡慕欧洲的用车环境与汽车文化,才有如此丰富的馆藏供人参观,若你计划到欧洲旅游,不妨规划个半天时间来此一游,但如果你是汽车的狂热爱好者,不必多说,摆脱只想Shopping的同伴,不来绝对会终生抱憾!

相关阅读
全部评论
四川成都用户
2015-08-30四川成都
差距啊!!!
四川用户
2015-08-28四川
这辆车买价多少
云南昆明用户
2015-08-24云南昆明
2015-08-20
长见识了
大牌就是大牌
广东深圳用户
2015-08-20广东深圳
长见识了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