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还没结束,按理说各品牌今年的战绩要到下个月才会宣布,但长安汽车很例外,在前些天就公布了集团1-11月的销量,这波提前庆祝,是卖得好才有炫耀的资本啊~
所以,今天就来聊聊长安汽车!
这里说的长安汽车集团1-11月销量达到212.25万辆,是包括集团下面的自主版块与合资版版块,但毕竟今天聊的是长安,所以着重来看自主板块的表现。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那应该是“CS”开头的系列都卖爆了,“UNI”系列持续攀升,“逸动”轿车系列稳扎稳打。
先看SUV方面,在新款CS75PLUS、第二代CS55PLUS等新车的带动下,长安CS75和CS55系列在11月再度实现销量均破2万辆。
长安高端产品序列“UNI”系列,新车方面同样有UNI-K和新款UNI-T加持,该系列在11月就带来了过万辆的销量贡献,而1-11月该系列累计销量超过11万辆!说明大家对于这个较新推出的产品序列都挺支持的。
虽然轿车的关注度比SUV低一些,但不代表车卖不好,长安逸动系列1-11月累计销量就超过16万辆,同比增长0.4%,在如今轿车市场来看,这同样是拿得出手的好成绩。
值得一提,长安欧尚品牌1-11月累计销量也超过了21.5万辆,同比增长58.6%!而主力车型欧尚X5已连续6个月销量破万!
商用车市场成绩也很耀眼,长安凯程1-11月累计销量超17万辆,实现20.2%的同比增长。
整体数据,1-11月长安乘用车累计销量突破110万辆,而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则突破160万辆大关,长安汽车集团累计超过200万辆!
疫情反复对于国内市场其实影响相对较小,但今年各大品牌主要面对芯片短缺的干扰,于这样的背景下,长安汽车销量还能逆势增长,也确实值得提前庆祝。
咱们中国没有百年汽车品牌?不,还真有。要是把前身创业都算上的话,那长安汽车绝对是正儿八经的百年汽车品牌了。
长安汽车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同治元年,也就是1862年,现在是2021年,捏指一算,这可是最早的中国汽车品牌。当然,和许多汽车品牌前身一样,长安汽车在一开始并不是造车的。
就像宝马造过飞机、丰田造过纺织机、马自达造过酒瓶塞、兰博基尼造过拖拉机...但长安汽车前身更厉害,造得是军工武器,最早就是由李鸿章创立的上海洋炮局,后演变为金陵制造局等。
这么一说,什么沙龙机甲龙、比亚迪驱逐舰这些硬核新车名字,是不是用在长安车型上会更合适?
中国汽车的发展相对较晚,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国家也立志生产属于自己的汽车。而这时的长安已经改名叫长安机器制造厂,不过当时环境可谓两手空空,没有技术、缺少资金,想造车也只能从零开始。怎么办呢?逆向研发!
于是长安机器制造厂拿到了当年很火的美国威利斯吉普,通过拆解仿造,短短三年时间,在1958年就造出了中国第一辆越野车,也是长安历史上第一辆汽车--长江牌46型越野车!这款车还参加了1959年国庆阅兵仪式。
后来长江吉普的生产资料全部转交给北京汽车制造厂,而北京汽车制造厂正是在此基础上,研发出至今闻名的北京212吉普。
这就是长安最早与车的相关,而真正进入到民用汽车消费市场,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年开始。
在上世纪改革开放之际,中国汽车工业迎来的大好发展时机。像长安这样有军工背景的企业也逐渐开启“军转民”改革。
最早长安就看中了铃木Carry,随后以此为原型打造出一款微型卡车,这就是长安造车之路的开端。
继面包车、微卡车之后,为了顺应更广阔的市场需求,长安又在90年代初从铃木那购买了500套奥拓汽车的散件,而这台实用的家用微型车得到国家大力支持,这让长安加快了在微型车市场的发展。
这就是家喻户晓的奥拓的来源背景,为了加快奥拓微型轿车的发展,1993年5月,长安与日本铃木等公司合资成立了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奥拓的批量生产。直到1995年,长安铃木奥拓的国产化率已达到60%!
虽然铃木已经退出了中国市场...但长安铃木曾经造的车都是那个年代的好产品,什么羚羊、雨燕、天语等等,这些车在当时大街上随处可见。所以在1997年-2005年这段时间,尤其是在微型车市场,长安可谓是“龙头老大”。
合资的意义更多是把自己带动起来,所以在微型车市场有了一定积累和经验之后,长安于2006年开始建立自己品牌的发展战略,当年首款自研轿车就是闻名国内的长安奔奔!
而长安奔奔这个车系,其实一直延续到现在,只不过它的身份已经有所改变--新能源方向。刚刚提到的销量成绩,长安新能源今年的表现同样不俗,1-11月累计销量超过9.3万辆,其中奔奔E-Star就是占据大头的车型。
曾经中国汽车品牌从低端市场做起,被说便宜廉价那是无可避免,而且当年中国品牌的口碑形象大家都懂,长期被海外品牌碾压。但现在?今非昔比!
现如今你依然可以认为中国品牌卖得便宜,但这个便宜是好事,是性价比的彰显,而不是比不过人家所以卖得便宜。
还是以长安汽车为例,无论是市场体量的证明,还是具体到新车实力上,我觉得都不亚于海外品牌。
近两年长安汽车的提升也很明显,例如设计方面...我一直认为“以貌取车”不是肤浅,而是有必要。毕竟设计是你对这台车的第一印象,长得难看,谁还考虑买?
从此前CS75 PLUSS的新风格,再到现在的UNI系列,长安的设计真是“天翻地覆”!
U1S1,长安UNI系列刚推出的时候让我有点吃惊,因为长得很像概念车,而且一点也不违和,这里特指那无边界造型的前脸,以至于现在竟然被部分国产品牌“抄袭”?
某某:我狠起来,连自己人的车也敢抄!
当然,我觉得UNI系列最牛X的还有命名,网友们所期待的KTV,长安真的就给弄出来了。不管这是不是一早预设好的思路,总之能让网友们满意,我都统一称之为品牌渗透民声的体现!
而在UNI系列里面,即将到来的UNI-V更是王炸,在设计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这款新车依然能带来惊艳。其整体采用溜背结构,但不是那种难以接受的夸张,作为一款紧凑型车,尺寸拿捏得不错。
网上的车主口碑也是这么回事,车主对于新车设计都持肯定态度,例如图中这三款车在满意选项里面,外观设计都排在了首位。
除了显而易见的外观,长安背后的技术研发也值得肯定,例如自研的蓝鲸NE动力系统、蓝鲸变速箱以及与互联网大佬合作打造的车机系统等等,这些都是常挂在嘴边的竞争力。
而在百年汽车工业大变革之下,长安汽车在电动化方面也有所动作,例如备受期待的全新高端电动品牌--阿维塔,在今年发布会上就亮相了阿维塔首款车型以及全新电动平台车型长安C385。
长安还给自己立下了新能源转型小目标,到2025年品牌销量将达到300万辆...(这目标可真不小!
有历史的支撑,有销量的佐证,长安品牌一直都在改变,与每个时代接轨,并逐渐成为最有实力、最有体量的中国品牌之一。
通俗点说,是如今开着一台长安出门,也不会觉得它是国产车所以没面子,反倒会因为拉风的设计、成熟的技术而感到自豪,值得跟身边人炫耀。有这样的演变,绝对来自不易!
您又是怎么看待长安品牌或自主汽车品牌的过去与现在,欢迎在下方留言!